强奸修女这种极端题材起初让人难以接受乃至相信,对宗教清规将人性的自我束缚造成的信仰崩溃与伤痕放大更是挺有微词. 但必须考虑到修女们首先依然是人,是女人,是比俗世身心更单纯更讲信念的人,对于没能保护她们遭到初次欺凌的伤害,怎能忍心对她们再进行二次伤害呢?影片一个较高的思考层面其实在于如何对待受害者避免其遭到二次伤害. 当无辜的她们遭到了暴力欺凌的野蛮残忍,如果再对她们母爱的无私给予摧残,那就是在残忍的基础上更加了一层卑劣无耻. 正是用爱来回应无辜的下一代,而不是用“这些杂种”来获得“我不是最惨的”的卑劣优越感,人类才能缝合伤痛,不再延续漠视生命尊严的历史循环. 当然,如修道院长这样已经梅毒缠身,还先作恶再忏悔负罪的假惺惺实在不值得同情,罪恶已然作下,生命不可挽回,若真有上帝,会让她只受这种自封的诅咒?一部纯粹的个人主义电影,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在用极度自我的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的个性,影片剧情简单,叙述平淡,一口气看完需要一定的定力. 帕西诺在这个年龄作为主角的作品,基本都是传记类的人物重塑,老爷子一辈子塑造了太多的经典角色,然而这次的人物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的,一个有着极大心魔的孤独老人,一个茫然、空虚、不满于现状又无力改变、努力挣扎却又手足无措的独居者,这里面的分寸拿捏起来相当困难,稍有不慎则会跳出人物,显露表演痕迹,而老而弥坚的帕西诺,则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戏骨之盛名不虚. 电影本身的故事叙述,多采用对话情节推动,有关于人物背景、相互关系等内容的介绍,在主角与其他人的日常中得以展现,这也使本就乏味的主角生活变得更加无趣,导演想了不少艺术化处理的手段,尽量让影片看起来生动,开锁匠的人设有象征意义它由两个白色的座子和三根透明的柱子搭成,中间是两个水滴形状的透明玻璃罩组成的"葫芦". 它的玻璃罩里有许多紫色的沙粒,这些沙粒能通过小孔,从一个玻璃罩流向另一个玻璃罩. 没错,它就是沙漏. 沙漏也叫"沙钟",是古代一种计时装置. 沙漏与我国古代另一种计时工具漏刻的工作原理大体相同. 漏刻是根据从一个壶流到另一个壶的水量来计时,而沙漏则是根据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沙量来计时.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 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 二者统称为太阳钟. 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 《诗经·国风·定之方中》篇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确切记载使用圭表的时间为公元前659年. 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 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 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 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 西方发现最早的沙漏大约在公元1100年,比我国的沙漏出现要晚. 我国的沙漏也是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时间来计量时间. 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最著名的沙漏是1360年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 流沙从漏斗形的沙池流到初轮边上的沙斗里,驱动初轮,从而带动各级机械齿轮旋转. 最后一级齿轮带动在水平面上旋转的中轮,中轮的轴心上有一根指针,指针则在一个有刻线的仪器圆盘上转动,以此显示时刻,这种显示方法几乎与现代时钟的表面结构完全相同. 此外,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个机械拨动装置,以提醒两个站在五轮沙漏上击鼓报时的木人. 每到整点或一刻,两个木人便会自行出来,击鼓报告时刻. 这种沙漏脱离了辅助的天文仪器,已经独立成为一种机械性的时钟结构. 由于无水压限制,沙漏比漏刻更精确. 沙漏据说是亚历山大于三世纪发明的,在那里他们有时随身携带,就像人们携带的手表. 据推测,它在12世纪,与指南针的出现同时,作为夜间晚海上航行的仪器被发明(白天,水手们可以根据太阳的高度来估算时间). 具有确切证据的发现是早于14世纪,最早的沙漏是一个合适的政府于1338年壁画的寓言安布洛伦泽蒂中出现的书面记录同期提到沙漏,它出现于名单船舶商店. 现存的最早的记录是英语船舶"香格里拉乔治"上的文员托马斯Stetesham在1345年的销售收据. 从15世纪起,他们在海上,在教堂里,在工业上和烹饪中被广泛应用. 麦哲伦世界各地的航行期间,他的每艘船保持18沙漏. 在船舶的文书工作中,运行沙漏从而为船舶的日志提供时间. 在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大陆之前,居住澳门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已将中世纪欧洲钟携至澳门. 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al Rvggier,1543~1607)和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分别于1581、1582年来华,他们不仅携带钟,而且有钟表修理匠随行. 欧洲人普遍使用的沙漏、水钟(即水日晷)和重锤驱动的自鸣钟同时传入中国. 沙漏传入中国后,曾在航海上用作计时器.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周煌撰《琉球国志略》,言及从福州开船到琉球,船行"一更为六十里",并用沙漏计时,"每二漏半有零为一更". 影响时间沙漏的因素包括:填充物的多少、玻璃球内壁的曲线形状(沙漏正置和倒置的计时长度有细微差别)、颈部管道的宽度、填充物的类型和质量. 最早的沙漏曾经使用墓穴大理石研磨粉、铁屑和蛋壳粉.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伊森·亨特的最新致命任务
为什么要用四十分钟的长度表现太阳王的垂死挣扎?为什么在他咽气...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极速狂飙,家族情深
我很讨厌阿市这个角色,演员就让我不舒服,没有灵性,面目愚钝,...
《杀手》:潘多拉星球的全新冒险
日期标注过场以及真实有趣的场景,赋予影片有一种“偷窥者日记”...
《杀手》:巨兽对决,震撼视听
妈呀,竟然安藤樱打了酱油,安藤樱和堺雅人的第一次对戏?这俩人...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社会边缘,人性探讨
7/10. &...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史诗级巨兽对决
光央这个角色其实很可怜,少时便狂妄自大,不擅表达喜欢,幼稚地...
《杀手》:无声世界的生存挑战
不管是一还是二,始终导演的思路就是围绕2个主题,一是国家,二...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漫威宇宙的新英雄群体
故事基本讲清楚了,虽套路的不行,反转也还有点意思. ...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詹姆斯·邦德的终极任务
看娄公子第一部电影,八月后看的第四部电影,不细看开始以为苏州...
《杀手》:詹姆斯·邦德的终极任务
西班牙版本,虽然不能说是百分百复制意大利的原版,但除了结尾的...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多元宇宙的蜘蛛侠集结
8/10. &...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种族隔离,友情之旅
6/10. &...
《男孩、鼹鼠、狐狸和马》:多元宇宙的蜘蛛侠集结
-良平:爸,其实我想了很久,我打算辞职. &nbs...
《杀手》:社会边缘,人性探讨
影片的镜头和声音,如梵高的画笔,结尾的标题如落款,一幅极尽完...
《得墨忒耳号的最后航程》:无声世界的生存挑战
没看原著. &...
《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高空对决,英雄归来
在出门玩等人的空档看的开篇,最初一股子网络烂片的味道,一堆网...
《芭比》:高空对决,英雄归来
6/10. &...
《瑞奇·斯坦尼克》:黑帮史诗,老戏骨飙戏
看前半段的时候我没搞清楚谁是主角(不是影片海报里的人),后半...
《再会亡灵》:史诗级巨兽对决
6/10。亚瑟王一个宣扬骑士制度的文本变成了新生基督教和原始宗教之间的斗争,薇薇安逼迫已婚的妹妹嫁给尤瑟达到女神血统和世...
《九龙城寨之围城》:终局之战,英雄谢幕
四星半.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