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恶俗”“诈作”“暴力”等虽然都是尘世的真实,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苦难是人生的无奈、不幸,需要同情与拯救;而“恶俗”“诈作”“暴力”则是人生的污秽与“脓疮”,需要彻底抛弃与割除。儿童是人生个体生命的开始,是人类群体的希望之所在。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民族,儿童总是与希望、未来和理想联系在一起,因而也总是被视为需要特别加以呵护的对象。只有在儿童时期才没有私有的观念,没有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力的渴望,没有残害别人求取个人幸福的意识,而所有这一切恰恰是使人类堕落的根源。人类堕落的根源在成人文化中,而不是在儿童的梦想里。正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健康发展,儿童文学必须选择保护儿童的本性之美、本善之美这一审美价值取向。
第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是以儿童的精神特征为审美创造基础的,即要契合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社会化特征,特别是儿童的思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