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一位计算机专家从数学统计方面入手,在语言风格上,通过计算机的统计、处理、分析,也对《红楼梦》后40回由高鹗所作这一流行的看法提出了异议,认为120回都是曹雪芹所作。
《红楼梦》后40回到底是由谁续写的?也许这并不重要,正如断臂维纳斯的完美之处,因为不完美而完美,后40回是给读者留个想象空间。到底是谁误读了《红楼梦》?高鹗是否钻了只有80回的这个空子?他是否真见到了80回以后的残稿?到底他的40回续书,和雪芹真书有无关系?这成了一个历史之谜,不过也正是因为后人的续写,才使得《红楼梦》这一经典成为一部有始有终的完整作品。
贴春联之谜
在中国过春节最为盛行也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应该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联了。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过年时,各家的街门、屋门的门框上,都贴春联,门楣上还要贴“横批”。春联既可高悬在大雅之堂,又可张贴在茅屋之中,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联是从桃符演变来的,又称“桃版”。传说中黄帝时代,鬼国在度朔山上,那里有一棵枝干覆盖3000里的大桃树,黄帝的神官神荼、郁垒每到除夕都要在树下审问群鬼,把干坏事的鬼捆了喂白虎。所以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从汉代起就有用桃木作魇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最早的门神像是以桃木刻成的,后来改成桃木板或桃木条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称为“桃符”。后来人们为了方便书写开始在过年时写吉祥话于桃木板上,逐渐成为春联。但作为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春联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众说纷纭,到现在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