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自己拍必然是严肃的忠于原著的,不过从电影改编角度讲则略显呆板了些. 从雨果通过此小说所表达出的理念根源来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与博爱都脱胎于强烈基督教救世精神,冉阿让代表着“背负”,芳汀代表着“原罪”与“救赎”,艾潘妮出生于奸猾狡诈的却并非纯粹坏人的德那第夫妇家庭,虽收到父母很多负面的浸染,却依然有着一颗为爱而牺牲的伟大灵魂,即说明灵魂乃上帝所赋予,而不是由出身决定,是人人平等的. 而雨果的“浪漫主义”特点也让他在勇敢揭露出惊世的苦难与冲突之后,却难以寻觅现实的解决出路,每每依靠特殊的人物身份背景设定,一些浪漫化的情节设计,寄希望于人受到宗教性的爱的感召来主动牺牲自己为“美好的人”铺路或为“美好的死亡”祈福,使人道主义浪漫化了. 此片对芳汀的刻画才仓促简单挺遗憾,好在最动人的艾潘妮着墨颇多看娄公子第一部电影,八月后看的第四部电影,不细看开始以为苏州河是在苏州,还纳闷主角怎么突然去了上海看东方明珠?可怜无知的我. 00年的电影,现在看怎么也不为过时反而有历经年代冲洗的胶片感,摇晃的镜头看得我头晕扣一星但或许是那时候的新艺术,在看的过程中总想到《农民》,不同是主角的结局不同,一好一坏,但我觉得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片大多都以悲剧收场. 牡丹和马达,怎么相爱的我是的感受不到,这就是爱情,美美的善良倾听以及在腿上纹了牡丹也许为是安慰受伤马达,受现实的种种影响我还是站在摄影师这边,不够爱何必苦吊在一棵树上期待下一次爱情的到来吧!周迅现已不是周迅了,贾宏声走了. 看完我盯着片尾发呆留下了眼泪并感到浑身热气. 羡慕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可我是不会遇到这样的爱情的. 电影就是电影不是人生,看你怎么想.